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

這是痣,還是黑色素癌?謝明玲

這是痣,還是黑色素癌?


2013-01-23 天下雜誌 515期 作者:謝明玲這是痣,還是黑色素癌? 圖片來源:鄭佳玲 當你身上的痣起了變化,該如何判斷,這是好痣還是壞痣?這顆痣,有可能演變成腫瘤嗎?「點痣」可以解決問題嗎?
這陣子,江先生天天加班,左肩上一顆痣,突然又腫又痛。
急著去看醫生,結果有問題的,反而是腳底另一顆痣。這顆痣剛開始不明顯,這兩年卻愈來愈深、愈來愈大,邊緣也和一般圓潤的形狀不同,形狀開散,「花花的。」
醫生一看,在門診就立刻為江先生做了麻醉、動了手術,割掉腳底的痣,因為擔心這是惡性的瘤。
每個人身上,都有大大小小、原有或新生的痣。
究竟,痣能否對應身體的健康狀況?哪些痣只是單純的生理表徵,哪些痣又需要擔心?
在西醫的觀點,「大部份痣只是外觀的表徵,不是疾病的病灶,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王國憲說,只有少數先天遺傳性疾病例外。
例如,有種叫「豹皮症候群」的疾病,全身由臉到四肢都會有異常多的痣,還會合併心臟血管、神經和泌尿生殖系統等問題,但這樣的病例很少見。
馬偕醫院皮膚科主任吳育弘指出,另一類特殊體質的人,是有多個「發育異常痣」的人。這群人身上會長很多痣,而且都很大,甚至大到直徑約一公分,且顏色不均勻,邊緣也花花的、散開。
吳育弘指出,這群人得到黑色素癌的機率較高,需要定期追蹤。
事實上,對一般人來說,之所以需要觀察「痣」,最主要就是擔心癌症病變。
王國憲指出,容易被誤認為痣的癌症有兩種:基底細胞癌與黑色素癌。
基底細胞癌雖可能長得像痣,但有時邊緣會有些隆起,表面也會有亮亮、透明的感覺,且顏色不均勻,不全是黑的,形狀也不規則。
但基底細胞癌本身不是非常惡性的癌,轉移機會小,治癒機率高。
更令人擔心的,是另一種「黑色素癌」。
黑色素癌在皮膚癌中,其實相對少見,東方人的個案又更少。但吳育弘指出,這是一種惡性癌症,容易轉移,且對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的反應都有限。
ABCDE 判別好痣壞痣
西方人的黑色素癌,常常出現在曬到太陽的地方,如後背、小腿等地方;東方人不同,多半出現在手掌、腳掌或是指甲下,而且不痛不癢,很有可能被忽略。
事實上,黑色素癌只有少數是由痣變化而成,多半是原有的皮膚細胞變異成為癌,卻被誤認為痣。
醫師們多半建議民眾,平時要自己觀察痣(或非痣的點),是否有變化。觀察時,可依循「ABCDE」的五個準則:
A(Asymmetry),指痣的對稱性。如果痣的左右、上下不對稱,表示有一邊的生長速度快過一邊。
B(Border),好的痣邊緣圓滑,有問題的可能邊緣缺一角、或突起、或呈鋸齒狀,或是沒有明顯分界,例如黑色褪成灰色然後又消失不見。
C(Color),一般痣顏色均勻,但如果深淺不一,或一個痣裡有不對稱的多種顏色,或外圍有白的一圈等,就要注意。
D(Diameter),直徑若大於五至六公釐的痣,要特別留心。
E(Elevation或Enlargement)。快速隆起、擴大的痣,可能是有問題的。
吳育弘提醒,一般生長正常的痣,多半是均勻地從無到有,慢慢往四面八方長大。大到一定程度,如直徑兩到三公釐,就會停下來。
但如果是有問題的細胞,成長速度可能就會快過其他細胞,或是傾向某一邊,或是顏色不均勻。
無論是原有或新生的黑點,當發現有「ABCDE」的變化時,就要儘速就醫。如果有皮膚癌家族史的人,更要時常觀察。
台北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李定達也建議,如果有懷疑,就醫後醫生也表示要持續觀察時,可以不要單純只以肉眼,而以相機或手機明確記錄。
點痣 點不掉問題
一般點痣為了美觀。但如果以癌症預防的觀點,「點痣」或許不適合每個人。
李定達指出,如果對痣的變化有疑慮,卻用雷射或藥水點掉了,「有可能造成將來檢查時判讀的困難,」他說。

特別是,吳育弘指出,如果想預防癌症,或是有皮膚癌家族史的人,就建議不要點痣,除非沒有惡性瘤的疑慮,且能切除得很乾淨。
但從另個角度來說,因為黑色素癌多數不是原有的痣變化而來,而是新的皮膚變異。因此,把身上的痣都點掉或切掉,也無法預防癌症,因為它可能從其他地方長出來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