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

蘋論:垃圾大戰問題解決了嗎

蘋論:垃圾大戰問題解決了嗎

台灣各地垃圾大戰不是新鮮事,但雲林斗六近日堆積8千噸的垃圾山,居民遠遠在1公里外就聞得到臭味,苦不堪言,公共衛生也拉起警報。在行政院長林全前天終於出聲做出政策指示,雲林縣環保局昨指下周可望停止堆積,開始微量去化,斗六清潔隊下周一起也將恢復清運公部門垃圾,雲林垃圾大戰終見解套。但是,問題解決了嗎?

由於過去「一縣市一焚化爐」的政策未能落實,雲林等縣市的垃圾長期只能靠其他有焚化爐的縣市幫忙,但地方未積極推動垃圾分類等重要配套,加上有焚化爐縣市也不願過度使用而折損焚化爐壽命,老問題愈演愈烈,沒焚化爐的縣市就成「二等公民」。 

這次雲林斗六出現垃圾山問題,就是垃圾大戰的集大成爆發。其中有林內焚化爐是否啟用的長期爭議,也有不同黨派政治人物的對峙角力,新爭端則是垃圾焚燒後產生爐渣的回運比率,以及中央環保署能否強勢介入的法制處理。在垃圾大戰延燒多日,林全關切下,外界才看到環保署的角色,十分可惜。既然今年1月修正公布的《廢棄物清理法》已增列「垃圾調度權」條文,握有尚方寶劍的環保署,早該出面調度。
再者,既然雲林縣政府、斗六市都無法接受1噸垃圾換回1.8噸爐渣的「不平等條約」,環保署更應強勢協調合理比率,因為這不只是雲林的問題,而是所有「二等公民」縣市的問題,不該等到林全下令才採取行動,宣布全國性垃圾調度的爐渣回運比率不得逾20%。
不過,林內焚化爐就算重新通過環評而啟用,甚至環保署前天提出的「多元化垃圾處理計劃」中,北中南要蓋沼氣發電廠,也就是拿廚餘發酵來發電,都是好幾年之後的事了,對於短期的垃圾大戰絕對緩不濟急。 


尤其,許多縣市的焚化爐都快到20年使用期限,若不及早因應,遲早也會出現垃圾危機。因此從環保署到縣市政府,都應開始制定並執行中長期的廢棄物處理政策,與時俱進推動相關配套措施(包括如何存放或合理再利用爐渣),才能避免這顆不定時炸彈此起彼落地引爆。至於地方政治人物,與其上演口水戰,不如快談好爐渣存放地點與管制措施,並且從現在起努力推動垃圾分類與減量,才是務實處理之道。
這次斗六垃圾山的危機,只是台灣未來廢棄物處理嚴峻考驗的冰山一角,政治人物應放下對立以民生為重,中央地方相關權責單位更應勇於任事積極作為,垃圾大戰才有休兵的一天。 

沒有留言: